项目代码:****
****:
你公司报送的《****华晨光电显示科技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以下简称《报告表》)已收悉,经研究,批复如下:
一、该项目建设地点位于**省******经济开发区金源**侧、紫薇大道西侧,项目总投资53亿元,其中环保投资50万元,项目总用地面积100436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可形成年产9000万片液晶显示模组、9000万块背光板生产线、9000万套液晶显示屏项目。
根据《报告表》评价结论,在落实《报告表》中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及风险防范措施的前提下,从环保角度考虑,****公司按《报告表》所述内容进行项目建设可行。
二、在项目工程设计、施工建设和环境管理中,你公司须落实《报告表》中提出的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并重点落实以下要求:
1.全过程贯彻清洁生产原则和循环经济理念,加强生产管理和环境管理,减少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
2.严格落实水环境保护措施。按“清污分流、分质处理、一水多用”原则设计建设、完善给、排水管网。纯水制备及反冲洗废水和清****处理站(处理能力:5m3/d;处理工艺:混凝沉淀)处理,食堂废水经隔油池处理后与生活污水一并经化粪池处理,上述处理后废水达接管标准后并管接入盱****处理厂深度处理。
3.严格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擦拭废气经集气罩收集后与经密闭负压收集的点胶废气混合至二级活性炭吸附装置处理后通过29m高排气筒(DA001)排放。NMHC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2/4041-2021)中表1排放限值。
绑定、喷码废气和擦拭、点胶工序未被收集废气通过密闭车间换气系统于车间外无组织排放,点焊废气经集气罩收集后通过集气管道于车间外无组织排放。厂区内NMHC无组织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2/4041-2021)中表2排放限值;单位边界NMHC、颗粒物、锡及其化合物无组织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2/4041-2021)表3浓度限值。
4.严格落实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厂区应合理布局,主要噪声设备须选用低噪型,并采取有效的隔声、减振等降噪措施,加强厂区及厂界绿化,确保东侧、北侧厂界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4类标准,南侧、西侧满足3类标准。
5.严格落实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按“减量化、**化、无害化”原则,项目生产前须落实各类固体废物的收集、贮存、综合利用和安全处置措施。废润滑油(HW08)、废液压油(HW08)、废油桶(HW08)、废包装瓶(HW49)、废无尘布(HW49)、废活性炭(HW49)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污泥委托有资质单位综合利用,废石英砂、制水废活性炭、废滤芯、废RO膜、废边角料、废支架、焊渣、废包装****公司综合利用;废含油抹布、劳保手套(HW49)未分类收集混入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
危险废物贮存设施建设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的通知》(苏环办〔2024〕16号)、《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做好**省危险废物全生命周期监控系统上线运行工作的通知》(苏环办〔2020〕401号)等相关要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在厂内贮存应符合《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20)的要求。
6.按《**省排污口设置和规范化整治管理办法》(苏环控〔1997〕122号)的规定规范设置各类排污口和标志。
三、本项目主要污染物年排放量初步核定为:
1.生活污水(接管量/环境外排量):废水量≤3696吨;COD≤0.9203/0.1109吨、氨氮≤0.0924/0.0055吨、总氮≤0.1109/0.0554吨、总磷≤0.0111/0.0011吨、SS≤0.504/0.0370吨、动植物油≤0.0211/0.0037吨。
生产废水(接管量/环境外排量):废水量≤980吨;COD≤0.0455/0.0294吨、SS≤0.0342/0.0098吨、全盐量≤0.1364/0.1364吨。
2.大气污染物(有组织)排放量:VOCs≤0.163吨。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量:VOCs≤0.1699吨、颗粒物≤0.0001吨、锡及其化合物≤0.0302吨。
3.固体废弃物:全部综合利用或安全处置。
四、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你单位应当对《报告表》的内容和结论负责。
五、工程建设必须严格执行配套的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并在建设过程中纳入施工合同。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必须开展对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验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投入生产和使用。
六、按《报告表》要求制定和实施自行监测计划,建立污染源监测数据台账。
七、根据《排污许可管理条例》、《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2019版)》,项目应办理排污许可登记备案。
八、你公司应对污水处理、粉尘治理、挥发性有机物回收等污染治理设施开展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健全内部污染防治设施稳定运行和管理责任制度,严格依据标准规范建设环境治理设施,确保环境治理设施安全、稳定、有效运行。
九、**市******执法局对该项目进行日常监督管理。
十、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的,应当重新报批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自本批复批准之日起超过五年,建设项目方开工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当报我局重新审核。
2025年3月31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