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全网商机
登录/注册
**** | |
123********4491864 | 史海波 |
赵建忠 | **省**市**市 |
溧城镇西后街121号、**街道茶亭街199号 |
****中心核医学科、电子直线加速器及DSA等射线装置建设项目(分期验收:3台DSA装置) | |
2021版本:108-医院;****防治院(所、站);妇幼保健院(所、站);急救中心(站)服务;采供血机构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 | Q8412-Q8412-中医医院 |
**省**市**市 **街道茶亭街199号 | |
经度:119.43654 纬度: 31.36736 | ****生态环境厅 |
2022-07-29 | |
苏环辐(表)审〔2022〕30号 | 无 |
2000 | |
380 | **** |
123********4491864 | **** |
913********9954283 | **** |
913********9954283 | 2024-08-31 |
2025-05-27 | 2025-06-24 |
http://www.****.com/news/shownews.php?id=81 |
** | ** |
无 | |
****中心门急诊医技病房综合楼**核医学科、放疗科、DSA介入诊疗等项目:(三)在门急诊医技病房综合楼一层急诊科**1座DSA机房、三层介入科**3座DSA机房(1~3号DSA机房)、****中心**1座DSA复合手术室,每座机房各配备1台DSA(最大管电压均为125kV、最大管电流均为1000mA,均属Ⅱ类射线装置),用于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中心新增1台移动CT(最大管电压140kV、最大管电流1000mA,属Ⅲ类射线装置)用于放射诊断。 | 在****茶亭院区综合大楼(包含门急诊、医技和病房)内**DSA介入诊疗项目:****中心一层**1间导管室,并在其中配置1台Azurion 7 M20型DSA装置(最大管电压125kV、最大管电流1000mA,属Ⅱ类射线装置);****中心导管室2**3间DSA室(DSA1室~DSA3室),并在DSA1室内配置1台Azurion 5 M20型DSA装置(最大管电压125kV、最大管电流1000mA,属Ⅱ类射线装置);在DSA2室内配置1台Optima IGS Plus型DSA装置(最大管电压125kV、最大管电流1000mA,属Ⅱ类射线装置),均用于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 |
医院暂无开展核医学科和放疗科的能力及开展DSA+CT复合手术的计划,且现阶段急诊导管室、介入中心共3台DSA装置可满足日常诊疗需求,故本次仅验收3台DSA装置,后续医院新增其余项目后,按要求另行验收。 | |
接诊患者后根据其病情确认诊疗方法,告知患者及家属采用 DSA 治疗的辐射危害。患者进入机房后,技师或护士协助摆位后离开机房(患者留下)。开启 DSA 设备,技师在控制室内首次拍片初步确认病灶部位后,手术医生穿戴好防护用品进入机房, 在透视操作下插入导管,输入造影剂,之后离开机房,技师在控制室内再次拍片,当确诊病灶部位后,手术医生穿戴好防护用品后再次进入机房进行介入治疗直到治疗结束,关机。 DSA 在进行曝光时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透视。进行介入手术治疗时,为更清楚的了解病人情况时会有连续 曝光,并采用连续脉冲透视,此时操作医师位于铅帘后身着铅服、铅眼镜在曝光室内对病人进行直接的介入手术操作。 第二种情况,减影。操作人员采取隔室操作的方式(即技师在控制室内对病人进 行曝光),医生通过铅玻璃观察窗和操作台观察机房内病人情况。 | 接诊患者后根据其病情确认需采用DSA装置辅助治疗,并告知患者及家属。患者进入DSA室,麻醉后穿刺,手术医生在摄影操作下获得蒙片,再注入造影剂,取得减影图像,在透视模式下进行治疗,手术结束后离开DSA室。 DSA在进行曝光时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透视。进行介入手术治疗时,为更清楚的了解病人情况时会有连续曝光,并采用连续脉冲透视,此时操作医师位于铅帘后身着铅服、铅眼镜在曝光室内对病人进行直接的介入手术操作,该种情况在实际运行中占绝大多数。 第二种情况,减影。在注入造影剂前后,通过连续摄影模式,经计算机处理得到血管减影图像,建立介入手术的路径。 |
无 | |
定期检查辐射工作场所门机联锁、急停按钮、工作指示灯、辐射警告标志等安全设施,确保正常工作。辐射工作人员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 | 导管室的北侧墙体采用实心砖+铅板进行屏蔽防护,其余三面墙体采用不锈钢框架+铅板进行屏蔽防护,顶棚采用现浇混凝土+和硫酸钡涂料进行屏蔽防护,地板采用现浇混凝土进行屏蔽防护,防护门均采用铅板+钢板进行屏蔽防护,观察窗均采用铅玻璃进行屏蔽防护;DSA1室和DSA2室的四面墙体均采用不锈钢框架+铅板进行屏蔽防护,顶棚均采用现浇混凝土+和硫酸钡涂料进行屏蔽防护,地板均采用现浇混凝土进行屏蔽防护,防护门均采用铅板+钢板进行屏蔽防护,观察窗均采用铅玻璃进行屏蔽防护。各机房均使用独立的新风系统进行动力通风。各机房均设置了观察窗、对讲装置、工作状态指示灯、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和注意事项、闭门装置、急停装置等措施,配置了辐射监测及报警设备。 |
无 | |
建立辐射安全防护与环保管理机构或指定一名本科以上学历的技术人员专职负责辐射安全管理工作。建立健全辐射安全与防护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对辐射工作人员进行岗位技能和辐射安全与防护知识的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建立个人剂量档案和职业健康档案。辐射工作人员工作时须随身携带辐射报警仪和个人剂量计。配备环境辐射剂量巡测仪,定期对项目周围辐射水平进行检测,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每年对项目周围辐射水平监测1~2次。 | 医院成****领导小组,负责辐射安全管理工作。医院制定了《****医院辐射安全防护管理制度》,制度包含:《辐射防护和安全保卫制度》、《操作规程》、《岗位职责》、《设备维护检修制度》、《使用登记制度》、《台账管理制度》、《辐射工作人员培训计划》、《环境监测方案》、《辐射事故应急方案》。本项目共配置了12名辐射工作人员,均为原有人员。所有辐射工作人员均已通过了医用X射线诊断与介入放射学考核。医院本部院区原有的1台DSA****医院诊疗业务调整已暂停使用,原有的12名工作人员全部调配置至茶亭院区开展工作,每台手术配置医生2名,护士2名。医院为本项目3台DSA装置各配备了2台个人剂量报警仪。所有辐射工作人员均委托****开展个人剂量监测工作,结果均满足管理目标值,并建立个人剂量档案且终生保存。所有辐射工作人员均进行了“在岗期间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可继续从事原放射工作。医院共配置了1台便携式X-γ剂量率仪定期对各机房周围辐射水平进行检测并记录;将每年请有资质的单位对项目周围辐射水平至少监测1次,****环境局。 |
无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中心门急诊医技病房综合楼 | ****茶亭院区(即“****中心”)综合大楼(包含门急诊、医技和病房) |
/ |
无 | 无 |
/ |
无 | 无 |
/ |
无 | 无 |
/ |
无 | 无 |
/ |
无 | 无 |
/ |
/ |
/ |
/ |
/ |
/ |
/ |
1 | 未按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要求建设或落实环境保护设施,或者环境保护设施未能与主体工程同时投产使用 |
2 | 污染物排放不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或者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控制要求 |
3 |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经批准后,该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建设单位未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未经批准 |
4 | 建设过程中造成重大环境污染未治理完成,或者造成重大生态破坏未恢复 |
5 | 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的建设项目,无证排污或不按证排污 |
6 | 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建设项目,其环境保护设施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能力不能满足主体工程需要 |
7 | 建设单位因该建设项目违反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受到处罚,被责令改正,尚未改正完成 |
8 | 验收报告的基础资料数据明显不实,内容存在重大缺项、遗漏,或者验收结论不明确、不合理 |
9 | 其他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不得通过环境保护验收 |
不存在上述情况 | |
验收结论 | 合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