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企业基本信息
建设单位名称: 建设单位代码类型: 建设单位机构代码: 建设单位法人: 建设单位联系人: 建设单位所在行政区划: 建设单位详细地址:
**** | |
913********4188922 | 毕淑蒨 |
耿伟 | **省**市**市 |
中国精细****园区新木路10号 |
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项目代码: 项目类型: 建设性质: 行业类别(分类管理名录): 行业类别(国民经济代码): 工程性质: 建设地点: 中心坐标: ****机关: 环评文件类型: 环评批复时间: 环评审批文号: 本工程排污许可证编号: 排污许可批准时间: 项目实际总投资(万元): 项目实际环保投资(万元): 运营单位名称: 运营单位组织机构代码: 验收监测(调查)报告编制机构名称: 验收监测(调查)报告编制机构代码: 验收监测单位: 验收监测单位组织机构代码: 竣工时间: 调试起始时间: 调试结束时间: 验收报告公开起始时间: 验收报告公开结束时间: 验收报告公开形式: 验收报告公开载体:
仓储二期仓储品种及储罐罐容调整项目(二阶段工程) | **** |
| |
2021版本:180-仓储(不含油库、气库、煤炭储存) | G5942-G5942-危险化学品仓储 |
| ******市 ******市 |
经度:119.919722 纬度: 32.163611 | ****环境局 |
| 2020-01-08 |
泰行审批(**)〔2020〕20015号 | 913********4188922001V |
2019-12-19 | 6700 |
230 | **** |
913********4188922 | **** |
913********4188922 | **学府****公司 |
****0191MAC3A5QL78 | 2025-02-06 |
| |
2025-05-23 | 2025-06-23 |
| http://www.****.com/publicityDetail.aspx?aid=456 |
2、工程变动信息
项目性质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扩建,**储罐用于化学品储存,配套建设装卸车台、管线用于化学品周转 | 扩建,**储罐用于化学品储存,配套建设装卸车台、管线用于化学品周转 |
无 | |
|
规模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储罐总库容97500m3,周转量40.2万t/a,**13条管线(8条液态化学品管线、4条液化气体管线)、4个装车台(液体化学品)、6个卸车台(液体化学品)、4个装卸台(液化烃) | 储罐总库容97500m3,周转量40.2万t/a,**13条管线(8条液态化学品管线、4条液化气体管线)、4个装车台(液体化学品)、6个卸车台(液体化学品)、4个装卸台(液化烃) |
无 | |
|
生产工艺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1、储存货种为癸醇、丁草胺、生物柴油(脂肪酸甲酯)、辛醇、苯乙烯、邻二甲苯、混二甲苯、偏三甲苯、苯、粗苯、丁烷、丙烯; 2、储罐T-B05、T-B11为内浮顶罐; 3、装车量:10.7万t/a,卸车量:21万t/a,装船量:23.9万t/a,卸船量:19.2万t/a,管道运输5.6万t/a,总周转量40.2万t/a | 1、储存货种为生物柴油、辛醇、壬醇、棕榈酸化油、餐厨废油、植物酸油、邻二甲苯、丁烷、丙烯; 2、储罐T-B05、T-B11为固定顶罐; 3、装车量:0万t/a,卸车量:31.6万t/a,装船量:37.6万t/a,卸船量:7.6万t/a,管道运输1.6万t/a,总周转量40.2万t/a |
1、项目整体调整储存货种,不突破原有经营货种。新增棕榈酸化油、餐厨废油、壬醇、植物酸油,保留辛醇,减少癸醇、丁草胺、苯乙烯、苯、粗苯、混二甲苯、偏三甲苯。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货种储存种类,不突破原有经营货种。 2、储罐T-B05、T-B11由内浮顶罐变动为固定顶罐。储存货种变化,储罐罐型进行调整。 3、实际卸车、装船量增加,装车、卸船、管道运输量减少,但总周转量不变。储存货种种类改变导致运输装卸方式变化。 | |
|
环保设施或环保措施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1、储罐T-A21、T-A22、T-A23、T-A24、T-A25、T-A26、T-B05、T-B11、T-E01、T-E02、T-E03、T-E04、T-E05、T-E06、T-E07、T-E08无氮封。 2、储罐T-B04为固定顶。 3、T-B04储罐大小呼吸、扫线废气通过**冷凝+活性炭吸附+15m排气筒(4#)排放。 4、苯乙烯储罐(T-B06、T-B12)大小呼吸、扫线废气通过双通道冷凝+15m排气筒(3#)。 | 1、储罐T-A21、T-A22、T-A23、T-A24、T-A25、T-A26、T-B05、T-B11、T-E01、T-E02、T-E03、T-E04、T-E05、T-E06、T-E07、T-E08设置氮封(一阶段工程已验收)。 2、储罐T-B04为内浮顶并设置氮封(一阶段工程已验收)。 3、T-B04储罐大小呼吸、扫线废气依托原有冷凝+酸吸收+活性炭吸附+20m排气筒(1#)排放(一阶段工程已验收) 4、T-B06、T-B12储罐大小呼吸、扫线废气通过冷凝+活性炭吸附+15m排气筒(4#)排放(一阶段工程已验收) |
1、部分储罐增加氮封措施,为了减少储罐大小呼吸废气排放。 2、储罐T-B04由固定顶罐变为内浮顶罐并氮封,为了减少储罐大小呼吸废气排放。 3、T-B04储罐大小呼吸、扫线废气污染防治措施由“冷凝+活性炭吸附+15m排气筒(4#)”变为依托原有“冷凝+酸吸收+活性炭吸附+20m排气筒(1#)”。由于项目分阶段建设,一阶段罐区B仅**T-B04一座储罐且与原有罐区B储罐位置靠近,考虑到废气收集管线布设方便,故依托现有一期工程废气处理设施 4、原环评中苯乙烯储罐(T-B06、T-B12)废气处理配套的双通道冷凝器和3#排气筒弃建,储罐大小呼吸、扫线废气处理调整为接入“冷凝+活性炭吸附”装置+15m排气筒(4#)。取消货种苯乙烯。 | |
|
其他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1、储罐T-A21、T-A22、T-A23、T-A24、T-A25、T-A26、T-B05、T-B11、T-E01、T-E02、T-E03、T-E04、T-E05、T-E06、T-E07、T-E08无氮封。 2、储罐T-B04为固定顶。 3、T-B04储罐大小呼吸、扫线废气通过**冷凝+活性炭吸附+15m排气筒(4#)排放。 4、苯乙烯储罐(T-B06、T-B12)大小呼吸、扫线废气通过双通道冷凝+15m排气筒(3#)。 5、项目营运期废水主要为地面冲洗水、储罐清洗水、初期雨水,废水收集****公司污水处理站预处理。 6、1#排气筒排放口,高度20m;3#排气筒排放口,高度15m;4#排气筒排放口,高度15m。 7、选用低噪声设备,减振、隔声等措施,合理生产布局。 8、厂区应划分为重点防渗区(罐区、装卸区、危废暂存库等)、一般防渗(泵房、应急池等)和简单防渗区(消防水池等),不同的污染物区,采取不同等级的防渗措施,并确保其可靠性和有效性。 9、废活性炭、冷凝废液、清罐废渣、废机油、废电池、含油抹布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理,不外排;废活性炭产生量3.33t/a;冷凝废液产生量25t/a,清罐废渣产生量3t/a。 10、建设足够容积的事故应急池(不小于1539.114m3)。 | 1、储罐T-A21、T-A22、T-A23、T-A24、T-A25、T-A26、T-B05、T-B11、T-E01、T-E02、T-E03、T-E04、T-E05、T-E06、T-E07、T-E08设置氮封(一阶段工程已验收)。 2、储罐T-B04为内浮顶并设置氮封(一阶段工程已验收)。 3、T-B04储罐大小呼吸、扫线废气依托原有冷凝+酸吸收+活性炭吸附+20m排气筒(1#)排放(一阶段工程已验收) 4、T-B06、T-B12储罐大小呼吸、扫线废气通过冷凝+活性炭吸附+15m排气筒(4#)排放(一阶段工程已验收) 5、项目营运期废水主要为地面冲洗水、储罐清洗水、初期雨水,废水收集****公司污水处理站处理预处理。 6、1#排气筒排放口,高度20m;3#排气筒弃建(一阶段工程已验收);4#排气筒排放口,高度15m。 7、选用低噪声设备,减振、隔声等措施,合理生产布局。 8、厂区应划分为重点防渗区(罐区、装卸区、危废暂存库等)、一般防渗(泵房、应急池等)和简单防渗区(消防水池等),不同的污染物区,采取不同等级的防渗措施,并确保其可靠性和有效性。 9、废活性炭、冷凝废液、清罐废渣、废机油、含油固废(废含油抹布、废吸油毡、废留样瓶)、在线监测废液和废电池属于危险废物,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理,不外排(一阶段工程已验收);活性炭一次性装填量5.2t,更换周期2年(活性炭为再生型),废活性炭年产生量2.6t(一阶段工程已验收);冷凝废液产生量15t/a,清罐废渣产生量25t/a(一阶段工程已验收)。 10、企业现有1座800 m3事故池和1座820 m3事故池,有效容积1620m3 |
1、部分储罐增加氮封措施,为了减少储罐大小呼吸废气排放。 2、储罐T-B04由固定顶罐变为内浮顶罐并氮封,为了减少储罐大小呼吸废气排放。 3、T-B04储罐大小呼吸、扫线废气污染防治措施由“冷凝+活性炭吸附+15m排气筒(4#)”变为依托原有“冷凝+酸吸收+活性炭吸附+20m排气筒(1#)”。由于项目分阶段建设,一阶段罐区B仅**T-B04一座储罐且与原有罐区B储罐位置靠近,考虑到废气收集管线布设方便,故依托现有一期工程废气处理设施 4、原环评中苯乙烯储罐(T-B06、T-B12)废气处理配套的双通道冷凝器和3#排气筒弃建,储罐大小呼吸、扫线废气处理调整为接入“冷凝+活性炭吸附”装置+15m排气筒(4#)。取消货种苯乙烯。 5、无变动。 6、3#排气筒弃建。因取消货种苯乙烯,原环评中苯乙烯储罐(T-B06、T-B12)废气处理配套的双通道冷凝器和3#排气筒弃建。 7、无变动。 8、无变动。 9、新增危废废吸油毡、废留样瓶、在线监测废液,因原环评遗漏。废活性炭年产生量减少,因再生活性炭装填量增加、更换周期变长。冷凝废液产生量减少、清罐废渣产生量增加,变化后VOCs的产生量、处理量减少,故冷凝废液量减少;变动后的货种杂质量较多易产生沉淀,故清罐废渣产生量增加。 10、无变动。 | |
|
3、污染物排放量
污染物 现有工程(已建成的) 本工程(本期建设的) 总体工程 总体工程(现有工程+本工程) 排放方式 实际排放量 实际排放量 许可排放量 “以新带老”削减量 区域平衡替代本工程削减量 实际排放总量 排放增减量 废水 水量 (万吨/年) COD(吨/年) 氨氮(吨/年) 总磷(吨/年) 总氮(吨/年) 废气 气量 (万立方米/年) 二氧化硫(吨/年) 氮氧化物(吨/年) 颗粒物(吨/年) 挥发性有机物(吨/年)
0 | 0.0616 | 0 | 0 | 0 | 0.062 | 0.062 | |
0 | 0 | 3.082 | 0 | 0 | 0 | 0 | |
0 | 0 | 0.03 | 0 | 0 | 0 | 0 | |
0 | 0 | 0.019 | 0 | 0 | 0 | 0 | |
0 | 0 | 0.314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014 | 23.8648 | 0 | 0 | 0.014 | 0.014 | / |
4、环境保护设施落实情况
表1 水污染治理设施
序号 设施名称 执行标准 实际建设情况 监测情况 达标情况
1 | 污水处理站(依托******公司) | ****开发区****处理厂 | 项目废水接入联成化学污水站(设有流量计)预****经济开发区****处理厂深度处理 | 1、监测3个点位:接入联成化学污水站接管口、联成化学污水站调节池、联成化学污水站接管口; 2、监测因子:pH值(无量纲)、COD、SS、BOD5、石油类 3、监测频次:连续2天,每天4次 | |
表2 大气污染治理设施
序号 设施名称 执行标准 实际建设情况 监测情况 达标情况
1 | 冷凝+活性炭吸附+15m排气筒 | 《化学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DB32/3151-2016) | 本次二阶段工程其他储罐(T-B04、T-B10除外)大小呼吸废气、扫线废气、装卸车废气、活性炭解吸废气经冷凝+活性炭吸附装置+15m排气筒(4#)排放 | 有组织废气: 1、监测2个点位:尾气回收装置进口(冷凝装置前)、出口(活性炭吸附装置后); 2、监测因子:非甲烷总烃 3、监测频次:连续2天,每天3次 无组织废气: 1、监测5个点位:厂界上风向1个,厂界下风向3个,储罐区下风向; 2、监测因子:非甲烷总烃 3、监测频次:连续2天,每天3次 | |
表3 噪声治理设施
序号 设施名称 执行标准 实际建设情况 监测情况 达标情况
1 | 隔音、基础减震等 |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3类标准 | 对主要噪声源采取选用低噪设备、隔音、基础减震等降噪措施 | 1、监测4个点位:厂界四周; 2、监测因子:昼、夜等效连续A声级 3、监测频次:监测2天,昼、夜间各监测1次 | |
表4 地下水污染治理设施
序号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表5 固废治理设施
序号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1 | 设置1座100m2危废库,危险废物定期委托****公司处置。 | 设置1座100m2危废库,废活性炭、冷凝废液、清罐废渣、废机油、含油固废(废含油抹布、废吸油毡、废留样瓶)、在线监测废液、废电池作为危险废物,收集后定期委托****公司处置,已签订危废处置协议 | |
表6 生态保护设施
序号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表7 风险设施
序号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1 | 按照《表+专项》要求,进一步落实各项环境风险防范和事故减缓措施,制定环境风险应急预案。配备现场应急物资,建设足够容积的事故应急池(不小于1539.114m3),建立健全各项环保管理制度,落实环保工作责任制,加强环境安全管理,定期组织开展环境风险应急预案演练,杜绝污染事故发生 | 已修编环境风险应急预案,于2024年7****生态环境局备案,备案号为321283-2024-118-H。已配备应急物资,企业现有1座800 m3事故池和1座820 m3事故池,有效容积1620m3,已建立健全各项环保管理制度,落实环保工作责任制,加强环境安全管理,定期组织开展环境风险应急预案演练,杜绝污染事故发生。 | |
5、环境保护对策措施落实情况
依托工程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环保搬迁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区域削减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生态恢复、补偿或管理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功能置换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其他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按照《**省排污口设置及规范化整治管理办法》要求,对排污口进行规范化设置 | 按照《**省排污口设置及规范化整治管理办法》要求,对排污口进行规范化设置。 |
/ |
6、工程建设对项目周边环境的影响
地表水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地下水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环境空气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土壤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海水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敏感点噪声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7、验收结论
序号 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有关规定,请核实该项目是否存在下列情形:
1 | 未按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要求建设或落实环境保护设施,或者环境保护设施未能与主体工程同时投产使用 |
2 | 污染物排放不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或者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控制要求 |
3 |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经批准后,该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建设单位未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未经批准 |
4 | 建设过程中造成重大环境污染未治理完成,或者造成重大生态破坏未恢复 |
5 | 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的建设项目,无证排污或不按证排污 |
6 | 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建设项目,其环境保护设施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能力不能满足主体工程需要 |
7 | 建设单位因该建设项目违反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受到处罚,被责令改正,尚未改正完成 |
8 | 验收报告的基础资料数据明显不实,内容存在重大缺项、遗漏,或者验收结论不明确、不合理 |
9 | 其他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不得通过环境保护验收 |
| 不存在上述情况 |
验收结论 | 合格 |